□ 決戰(zhàn)決勝掃黑除惡
□ 熊秋紅
當前,大量黑惡勢力犯罪案件進入審判程序,如何嚴格依法審判黑惡勢力犯罪案件,確保定罪準確、量刑適當、程序合法,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中央有關部門多次強調,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要堅持依法辦案,堅持法定標準,堅決防止人為拔高或者降低認定標準,堅持以審判為中心;要加強法律監(jiān)督,強化程序意識和證據(jù)意識,做到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要堅持依法嚴懲方針,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專門機關要充分發(fā)揮各自職能,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確保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
為了保障專門機關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有法可依,中央有關部門出臺了專門的司法解釋和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如《關于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關于辦理惡勢力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等,對刑法、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了補充和完善,進一步明確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惡勢力犯罪、軟暴力犯罪等的認定標準以及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的程序要求和證據(jù)要求。
法院依法審判黑惡勢力犯罪案件,關鍵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嚴格依法認定黑惡勢力犯罪。要正確區(qū)分黑惡勢力犯罪與普通刑事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與惡勢力犯罪之間的界限,嚴格按照黑惡勢力犯罪的典型特征認定此類犯罪,防止認定的隨意性和擴大化。
嚴格依法判處刑罰。貫徹依法嚴懲黑惡勢力犯罪的方針,不能背離罪責刑相適應的刑法原則,刑罰要與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以及行為人的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相一致,應當在法定幅度內從嚴處罰。
正確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依法嚴懲黑惡勢力犯罪的同時,要積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發(fā)揮這項制度促進被告人認罪認罰、提高辦案效率的作用。對于首要分子、骨干分子及其“保護傘”,要嚴厲打擊,審慎適用緩刑、減刑、假釋和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對于從犯、中止犯、自首、立功者、未成年犯等,應當依法從寬處罰。
充分保障被告人、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辯護權和其他訴訟權利。審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時,應實現(xiàn)刑事辯護全覆蓋。對于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提出的非法證據(jù)排除申請以及對案件定性提出的辯解和辯護意見,應當積極予以回應,最大限度防止冤錯案發(fā)生。
堅持證據(jù)裁判,嚴格把握證明標準。案件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的,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對于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不能排除合理懷疑的,應當堅持疑罪從無原則,依法宣告被告人無罪。
依法處置涉案財產(chǎn)。嚴格界定涉案財產(chǎn)的范圍,防止損害被告人以及第三者的合法財產(chǎn)權益。對于控訴方查封、扣押、凍結的涉案財產(chǎn),可以委托專門機構評估;有證據(jù)證明屬被害人合法財產(chǎn)或者確與黑惡組織及其違法犯罪活動無關的,應當予以返還;符合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特別沒收條件的,應當依照法定程序予以沒收。
相信隨著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司法責任制的全面落實,將進一步保障黑惡勢力犯罪案件得到公正審判。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