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www.四虎.,成人爽爽大片在线观看,天天曰天天操av,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黄色在线资源,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

法治號 手機版| 站內搜索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抗戰(zhàn)勝利后,你們要拿著相片去找父親”

抗日名將楊靖宇35歲殉國立豐碑

2025-07-29 09:51:33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標準+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特刊

□ 本報記者 劉中全 張美欣

光陰流轉,當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保安村三道崴子的林海再次泛起松濤,那棵曾見證英雄最后身影的大樹仍在風中矗立,這里已成為鐫刻民族記憶的精神坐標——楊靖宇將軍殉國地。

近日,《法治日報》記者走進這片蒼松環(huán)抱的土地,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織中,追溯這位抗日民族英雄用生命鑄就的豐碑。

赤子丹心赴國難

楊靖宇將軍殉國地位于靖宇縣城西南6公里處,青山如黛,翠柏凝碧。中心廣場的紀念塔上,朱德題寫的“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殉國地”12個朱紅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正對面的常青亭內,石碑詳盡記載著楊靖宇的生平歲月。在他當年倒下的位置,一束束花靜臥常青樹下,仿佛時光在此凝固,讓后人得以透過花草的芬芳,觸摸那段血火交織的歷史。

“常青亭正對的正氣亭下,是118級臺階,象征著將軍與敵人周旋的118個小時……”講解員的聲音在林間回蕩,每一級石階都刻著不屈的注腳。拾級而上,楊靖宇雕像巋然矗立,他目光如炬,穿透時空望向遠方,挺拔的身軀仿佛仍在傳遞著“頭顱可斷腹可剖”的凜然正氣,讓參觀者瞬間穿越到那個彈盡糧絕卻依舊浴血奮戰(zhàn)的冬日……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是東北抗日聯(lián)軍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領導者之一。1905年,他出生于河南省確山縣一個農民家庭,自幼目睹祖國山河破碎的他常懷憂國憂民之心。

在楊靖宇將軍殉國地的常青亭右側,就是當年他犧牲的地方。 劉中全 攝

1927年,馬尚德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起義。1928年后,他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工作,曾五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1932年赴南滿(今磐石、樺甸、梅河口一帶)領導抗日武裝斗爭時改名楊靖宇,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32軍南滿游擊隊,任政治委員,創(chuàng)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1933年9月,楊靖宇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4月,聯(lián)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lián)合軍總指揮部,楊靖宇任總指揮。同年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1936年7月,任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1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

游擊奇兵鑄傳奇

楊靖宇被譽為“東三省第一個執(zhí)行游擊戰(zhàn)術的人”。

在對敵斗爭中,楊靖宇形成了獨特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并嫻熟運用,取得了多次戰(zhàn)斗的勝利。戰(zhàn)士們稱之為楊司令的“三大絕招”。絕招之一是半路伏擊,摸清敵人動向后,在敵人必經之地選擇有利地形,以叢林、塹溝等有利地物為掩護,設伏突襲。絕招之二是遠途奔襲,駐扎在距游擊根據地較遠的敵人,往往麻痹大意,想不到游擊隊會從很遠的地方來進攻,警戒較為松懈。楊靖宇經常選擇一些合適的攻襲目標,率部長途行軍,予敵以突然打擊,實現作戰(zhàn)目的后迅速撤出戰(zhàn)斗。絕招之三是化裝襲擊,即采取扮作日偽軍的辦法接近敵人,予以奇襲,繳取敵人的武裝。

除此之外,楊靖宇還總結出“四不打”的基本作戰(zhàn)方針,不能予敵以痛擊的仗不打,于群眾利益有危害的仗不打,不能占據有利地勢的仗不打,無戰(zhàn)利品可繳的仗不打。

日偽軍連遭打擊后,加緊對東北抗日聯(lián)軍的軍事“討伐”、經濟封鎖和政治誘降,同時對楊靖宇懸賞緝捕。楊靖宇激昂地說:“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頭顱不惜拋掉,鮮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二的意志是不會動搖的?!?/p>

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曾致電,向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表示慰問,贊其為“冰天雪地里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范”。

精神豐碑耀山河

在集安市老嶺山區(qū),郁郁蔥蔥的林木掩蓋著一塊一人高的大石頭,歷經幾十年依舊棱角分明,正如曾在此地堅守的東北抗聯(lián)戰(zhàn)士堅韌不拔的意志,歲月的洗禮未曾磨平其鋒芒,反而使其更顯厚重,見證了無數風雨滄桑。

1938年5月11日,楊靖宇在老嶺五道溝主持召開中共南滿省委和抗聯(lián)第一路軍總部領導干部聯(lián)席會議(即第一次老嶺會議),此次會議為后續(xù)抗聯(lián)軍事行動提供了戰(zhàn)略指導。

同年7月,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程斌叛變投敵,楊靖宇等人緊急在這塊石頭旁召開了第二次老嶺會議,將抗聯(lián)第一路軍整編為三個方面軍和一個警衛(wèi)旅,并部署主力部隊向吉林省濛江縣、樺甸縣(現樺甸市)及“河里地區(qū)”轉移。

1939年,楊靖宇在東南滿地區(qū)反“討伐”作戰(zhàn)中,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自己則率警衛(wèi)旅轉戰(zhàn)于濛江一帶。1940年2月18日,斷糧數日,兩名警衛(wèi)員下山買糧不幸遇難。敵人從警衛(wèi)員的遺體上搜到了楊靖宇的印章,于是加緊封鎖各條道路。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只身一人尋糧,在三道崴子路遇幾個村民,便請他們代買糧食,其中一人回村后向敵人告密,泄露了楊靖宇的位置。面對“討伐隊”,楊靖宇在擊殺了對方數人后彈盡糧絕,壯烈殉國,年僅35歲……

楊靖宇犧牲后,日軍對于他能在斷水斷糧的情況下仍堅持數日之久百思不得其解,他們解剖了楊靖宇的尸體,震驚地發(fā)現,他的胃里居然只有枯草、樹皮和棉絮,竟沒有一粒糧食……

當年,楊靖宇離家時兒子馬從云不滿兩歲,女兒馬錦云出生僅五天。妻子郭蓮為將楊靖宇離家時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保存好,特意把它縫在女兒的棉襖里,并在離世前囑咐兒女們:“你們的父親到東北抗日去了,抗戰(zhàn)勝利后,你們要拿著相片去找父親‘馬尚德’?!?/p>

而此時已是楊靖宇犧牲四年后,郭蓮并不知道她的丈夫早已犧牲在白山黑水之間。

直到1951年,黑龍江省委派出調查組,到河南確山縣尋找英雄將軍的后人,馬從云和馬錦云才得知,他們一直苦苦找尋的父親馬尚德竟然就是聞名天下的抗日英雄楊靖宇。

1946年2月14日,濛江縣政府發(fā)布《為濛江縣易名告知各地同胞書》。告同胞書上寫道:“他(楊靖宇)的死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中華民族,特別是咱東北父老鄉(xiāng)親的存亡,不愿叫我們當亡國奴……我們?yōu)橛肋h紀念楊司令,故將濛江縣改為靖宇縣,以作長久紀念?!笨h政府的這一決定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支持,從1946年2月23日起,濛江縣改名靖宇縣。

1962年,楊靖宇將軍殉國地建成。近年來,在紅色旅游熱潮持續(xù)涌動的時代背景下,作為承載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這里已逐步發(fā)展成為享譽四方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楊靖宇展現出堅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愛國情操和偉大的犧牲精神,在白山黑水之間、林海雪原深處挺立起不屈的民族脊梁。這是抗聯(lián)精神的不屈象征,更是歷史長河中永不磨滅的豐碑。

編輯:申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