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7月28日電 題:彭士量:英勇抗日 以身許國
新華社記者周勉
烈日當空,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新關鎮(zhèn)安樂片區(qū)一處崖壁上的“巖門口”三個字十分醒目,這是抗日英烈彭士量殉國的地方。崖壁下方,彭士量將軍的紀念碑在鮮花簇擁下顯得莊嚴肅穆,臺基上鐫刻的《致全師官兵書》記錄了他當年在堅守石門縣城時的豪言壯語:“當與我全體官兵同抱與陣地共存亡決心,殲滅倭寇,以保國土?!?/p>
彭士量,1904年生,湖南省瀏陽縣(今瀏陽市)人,畢業(yè)于黃埔軍官學校第四期,陸軍大學第十一期。彭士量從小受父輩言傳身教,陶冶出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操。從陸軍大學畢業(yè)后,他先后參加過臺兒莊戰(zhàn)役、武漢會戰(zhàn)、長沙會戰(zhàn)。1942年,彭士量任73軍暫編第5師少將副師長,隨后升任師長,是常德會戰(zhàn)犧牲的第一位將軍。
1943年11月2日,日軍向常德、桃源一線中國軍隊發(fā)動進攻,常德會戰(zhàn)開始。彭士量將軍率部在常德西北前哨石門構筑工事,決心同日軍血戰(zhàn)到底。11月6日,日軍以兩個完整師團的精銳部隊兵分三路合圍石門,并動用飛機、重炮對縣城狂轟濫炸。彭士量將軍臨危不懼、沉著應戰(zhàn),并親臨戰(zhàn)役最為激烈的大尖山陣地前沿高呼:“不能讓敵人進來一步!”
11月14日晨,暫編第5師與日軍在川店鋪、雙溪橋展開大戰(zhàn)。在多次猛撲未能得手后,日軍悍然違反國際法準則,下令使用毒氣作戰(zhàn)。暫編第5師1個加強營、近千名官兵壯烈犧牲。隨后,石門縣城北面防線遭突破,彭士量將軍率部與進入城內的日軍展開巷戰(zhàn),殲滅大批日軍。
隨著增援部隊的到來,日軍在14日當天發(fā)起總攻,石門告急。危難之際,彭士量將軍挺身而出,主動擔負起掩護73軍撤退的重任。至11月15日晨,日軍多次攻城均被彭士量將軍和暫編第5師眾將士擊退。
當掩護73軍撤退的任務完成后,暫編第5師于15日傍晚奉命撤出石門,但此時日軍已在澧水河對岸布陣封鎖。彭士量將軍指揮部隊奮力突圍時,在巖門口不幸被日軍飛機機槍射中,壯烈殉國。
如今,被稱為“湘西北門戶”的石門縣已成為湖南的柑橘主產(chǎn)縣和家禽養(yǎng)殖大縣。在新關鎮(zhèn),當?shù)卣耘硎苛繉④娂o念碑和73軍抗戰(zhàn)陣亡將士公墓為核心,打造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石門縣博物館原館長龍西斌多年來一直在搜集整理彭士量將軍等先烈的史料,還給當?shù)攸h員干部、中小學生和民眾講解先烈事跡。龍西斌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的犧牲換來的,他們身上抵御外侮、取義成仁的精神必須代代相傳。”
編輯:趙亞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