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網(wǎng)特約評論員 韓強
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以下簡稱愛國主義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通過實施,標志著我國愛國主義教育從此走上法治軌道,獲得法治的推動和保障,這對于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愛國主義教育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愛國主義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同心同德、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始終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為實現(xiàn)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兩大歷史任務、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進行艱辛探索,付出了巨大犧牲,終于使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目標,這是極其了不起的成就,也是中國共產黨愛國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好這一偉大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也是時代擔當。
愛國主義教育靠法治來推動,意味著必須把愛國主義的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用愛國主義教育法的規(guī)范來加以指導,其中,必須明確愛國主義教育的對象、領導體制和機制、各相關部門的職責,規(guī)范利用各類資源和各種形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具體要求,做到在法治軌道上各司其責、依法辦事、規(guī)范有序。愛國主義教育靠法治來保障,則意味著要用法治保障各愛國主義教育主體和客體的權利與義務,保證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這一正確政治方向,規(guī)范教育行為,嚴肅查處各種違法現(xiàn)象,引導社會廣泛形成愛國光榮的正確導向,凝聚起新時代愛國主義的強大合力。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時代偉業(yè),各相關主體都擔負著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神圣職責。要在全社會廣泛宣傳愛國主義教育法,保障各主體規(guī)范有序、積極正確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要強化黨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等教育,豐富拓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內容;要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防和國家安全教育等貫通起來,促進愛國主義教育落地落實;要以青年學生為重點,利用紅色資源、文物古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各類文化場館等各類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使之制度化、規(guī)范化、長效化;要大力選樹愛國主義教育的典型,發(fā)揮好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要依法加強對各種歪曲抹黑愛國主義言行的懲處,情節(jié)嚴重的必須繩之以法。
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需要建立最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最大限度激發(fā)全國各族人民、海外同胞等愛國主義的強大動力,匯聚起愛國主義的強大合力。
(作者系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編輯: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