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怨什么”就“解什么”
湖北利川源頭化解信訪問題推進社會治理
□ 本報記者 劉歡 劉志月
一曲龍船調,悠悠峽江情。
作為龍船調的故鄉(xiāng),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境內長期居住著漢族、土家族、苗族等11個民族。
近年來,利川市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力求從源頭化解矛盾糾紛,信訪態(tài)勢持續(xù)向上向好。
及時化解
7月,村里受損的道路修復一新。群眾對政府3個月內兌現(xiàn)承諾,頻頻點贊。
4月28日,恩施州委常委、利川市委書記劉智勇在市信訪局接訪時,群眾代表反映該市東城街道某行政村道路損壞亟待修復,影響村民生產(chǎn)生活出行。
接訪后,劉智勇要求相關單位加快修復進度,務必在3個月內完成施工,保障群眾出行安全。
“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把影響百姓生產(chǎn)生活的民生問題放在心上,解決在實處,化解在一線,真心誠意做好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眲⒅怯抡f。
利川市政府共投資300余萬元,按期完成了道路修復工作,該信訪事項得到及時有效化解。
近年來,利川市扎實開展領導值班接訪、帶案下訪、書記陪訪,多渠道公開市鄉(xiāng)兩級領導接訪日程,每天安排一名副縣級領導到市信訪局坐班接訪,重要時段安排一名黨政領導。
利川市信訪局結合領導分管領域、聯(lián)系鄉(xiāng)鎮(zhèn),提前謀劃接訪、下訪事項,制定接訪日工作清單,對領導接訪研究決定事項建立臺賬,跟蹤化解。重大初信初訪事項,由信訪工作聯(lián)席會議召集人直接簽批交辦,組建專班,跟蹤問效。
今年以來,利川市副縣級以上領導接訪、下訪、約訪群眾154批327人次,簽批交辦176件,推動信訪事項化解145件,包?;?78件信訪積案、重復信訪事項,著力推進信訪問題源頭治理。
利川市還嚴格落實綜治中心“1+4+N”平臺會商研判,即以鄉(xiāng)鎮(zhèn)綜治中心為主導,鄉(xiāng)鎮(zhèn)派出所、法庭、司法所、信訪辦等4個單位參與,涉及的相關單位配合,通過提前摸排、介入、化解,避免矛盾糾紛上升為信訪問題。
聯(lián)合化解
27年前,在村里買了一處宅基地,多年后返鄉(xiāng),卻發(fā)現(xiàn)宅基地被侵占并修建了房屋。利川市東城街道魏老漢提起訴訟,卻一直沒得到“理想”結果,走上信訪之路“討要說法”。
利川市將魏老漢信訪問題作為排查出的重大信訪矛盾糾紛納入市長包案化解,分管市委副書記每周調度推進,組建東城街道為牽頭單位,相關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工作專班,并依托市信訪局法律顧問團、市矛調中心聯(lián)合調解委、心理疏導室等多元化解平臺,組建調查核實、聯(lián)絡協(xié)調、調解疏導、法律服務4個工作組。
工作專班歷時6個月調查還原歷史,8次接訪、下訪信訪人,3次提供法律咨詢服務,2次提供心理疏導服務,11次組織調解,最終讓魏老漢簽了息訴罷訪協(xié)議。
據(jù)了解,利川市信訪積案采取“1+1+N”模式推進矛盾糾紛化解,即一名市領導掛帥、一個職能部門牽頭、多個職能部門配合,化解情況實行日排位、周調度。
利川市建設市級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把信訪與行政復議、法律服務、矛盾調解、仲裁等統(tǒng)籌,對群眾訴求一攬子受理、一站式解決。
利川市健全矛盾糾紛層級調處機制,現(xiàn)已建立道路交通、醫(yī)患糾紛等7個“三方聯(lián)調中心”和602個調解委員會,組建“鐘大姐工作室”“鄉(xiāng)賢”調解室等社會組織,形成矛盾糾紛市內解決的大調解工作格局。
現(xiàn)如今,利川市所有鄉(xiāng)鎮(zhèn)、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實現(xiàn)法律顧問全覆蓋,“律師三進”工作深入推進,律師在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化解社會矛盾等基層治理的作用凸顯。
今年,上級交辦利川市信訪積案80件,全部納入市領導包案化解,目前已全部匯報化解,總體化解率為100%。
源頭化解
如何從根源上化解矛盾糾紛?
利川市探索建立“小院說事+信訪”治理平臺,引導群眾通過“小院說事”平臺主動說事、集體議事、相互評事、協(xié)調理事,讓群眾有處說、有話說,由“觀眾”變“主角”。
“五老人員”“村賢社賢”、退休干部等擔任議事長積極參與“說事”,充分發(fā)揮懂政策、懂法律、明事理、有威信的調解優(yōu)勢,有效化解鄰里信訪矛盾糾紛。
截至目前,利川市開展“小院說事”共計680場(次),化解急難愁盼問題871個,化解信訪矛盾糾紛1500余件,有效解決了一批遺留時間長、群眾反映強烈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數(shù)據(jù)顯示,利川市現(xiàn)建“小院說事”示范院落145個,設立“小院說事點”1200余個。
利川市向社會公布黨政負責人接訪日程,干部與群眾同圍一張桌子“零距離”溝通交流,每年利川全市上下黨政領導干部接訪群眾近2000余人次,全市初信初訪及時受理率、按期辦結率達100%,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及時、妥善、有效解決。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推動鄉(xiāng)村振興、社會保障、教育衛(wèi)生、道路交通、公共安全等民生事業(yè)落地見效,真正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讓基層信訪矛盾從源頭上減少,讓社會治理根基扎實?!崩ㄊ形睍洝⒄ㄎ瘯浿x世鴻說。
編輯:周芬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