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鐵川 (河南大學法學院教授)
人格是指個體作為人類所固有的尊嚴和價值,而人格權(quán)則是一種具體的享有做人資格的法律權(quán)利。中國古代有一定的人格理念,《禮記·儒行》曰:“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焙笕藦摹翱蓺⒍豢扇枰病币隇椤笆靠蓺ⅲ豢扇琛??!睹献印る墓戮湎隆吩唬骸熬犹煜轮畯V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贝蟾攀鞘苓@些尊重人格理念的影響,《唐律》把人分為良人(被視為有人格的人)和賤人(人格低良人一等)兩種。良人包括貴戚、士族、庶民,賤人分為官賤人和私賤人,官賤人包括太常音聲人、雜戶、工戶、樂戶、官戶、官奴婢,私賤人包括部曲客女和私奴婢。《唐律》認為賤人的人格低于良人,這屬于糟粕意識,甚不可取,但對良人的人格是注意保護的,對侵犯良人人格權(quán)的行為予以刑事處罰。
第一,對使用暴力脅迫等非法手段,導致良人的人格降等而變?yōu)橘v人者,要給予一定的刑事處罰。
《唐律·賊盜律》第二百九十二條規(guī)定:“諸略人、略賣人(不和為‘略’。十歲以下,雖和,亦同略法)為奴婢者,絞;為部曲者,流三千里;為妻妾子孫者,徒三年?!币馑际牵猜匀?、略賣人(“略”是不自愿的意思,即采用非法手段強迫使別人的人身受自己支配,包括挾持、役使、改變身份及出賣。用非法手段賣十歲以下的孩子,即使孩子本人同意,按略賣人罪論處)做奴婢的,要處絞刑;做部曲的,要處流三千里;賣給人家做妻子、妾、兒孫的,要處三年徒刑。
第二,對采用拐騙等非法手段導致良人的人格降等而變?yōu)橘v人者,也要給予刑事處罰。
《唐律·賊盜律》第二百九十二條規(guī)定:“和誘者,各減一等?!币馑际牵捎霉镇_手段使良人人格變?yōu)橘v人的,比采用暴力脅迫手段使良人人格變?yōu)橘v人的罪減一等處罰。
第三,良人即便是自愿賣給別人變?yōu)橘v人者,也要受到刑事處罰。
《唐律·賊盜律》第二百九十二條規(guī)定:“若和同相賣為奴婢者,皆流二千里;賣未售者,減一等?!币馑际?,被賣的人自愿把自己由良人變?yōu)橘v人,這也不行,賣方和被賣方都要受到流兩千里的處罰。即使沒有賣售成功,也要減一等處罰。
第四,不僅要對賣良人為賤人的賣方予以刑事處罰,同時對知道實情的買方也要給予刑事處罰。
《唐律·賊盜律》第二百九十五條規(guī)定:“諸知略、和誘、和同相賣及略、和誘部曲、奴婢而買之者,各減賣者罪一等。知祖父母、父母賣子孫及賣子孫之妾,若己妾而買者,各加賣者罪一等?!币馑际牵仓蕾u者是用暴力脅迫手段賣良人為賤人的買者,或知道賣者是用拐騙手段賣良人為賤人的買者,或知道賣者是使用拐騙手段賣奴婢、部曲的買者,減出賣者一等。明知他人賣自己的子、孫、子孫之妾,或者他人賣己妾而買者,加出賣者一等。
第五,對雖未參與用非法手段賣良人為賤人的行為,但參與分贓的人,要比照盜竊罪減一等處罰。
《唐律·賊盜律》第二百九十六條規(guī)定:“諸知略、和誘及強盜、竊盜而受分者,各計所受贓,準竊盜論減一等?!币馑际牵仓绖e人用非法手段賣良人為賤人而參與分贓的,則要對參與分贓者按盜竊罪的論處辦法減一等處罰。
第六,凡是使用非法手段把良人變?yōu)橘v人者,或者良人自愿賣為賤人者,朝廷赦書到達后的百日之內(nèi),不肯自首者,則不能享受赦免待遇,仍然要作有罪論處。
《唐律·名例律》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諸略、和誘,若和同相賣……赦書到后百日,見在不首,故蔽匿者,復罪如初?!币馑际牵彩遣捎帽┝γ{迫手段和拐騙手段賣良人為賤人者,或者是良人自愿賣為賤人者,在赦書到達百日之內(nèi),犯罪的人證、物證都在而不肯自首,故意隱匿的,要作有罪論處。
第七,主管官吏在自己轄區(qū)內(nèi)用非法手段把良人變?yōu)橘v人的,要處以撤去所有官職和爵位的處罰。
《唐律·名例律》第十八條規(guī)定:“監(jiān)臨主守,于所監(jiān)守內(nèi)犯奸、盜、略人,若受財而枉法者,亦除名?!币馑际牵绻O(jiān)臨主守官吏在管轄區(qū)內(nèi)犯了奸淫、盜罪、用非法手段把良人變?yōu)橘v人的,或者是受賄枉曲法律的,要除名,即撤去所有官職和爵位。
第八,官吏犯了用非法手段把良人變成賤人的罪,則要受到免官的處罰。
《唐律·名例律》第十九條規(guī)定:“諸犯奸、盜、略人及受財而不枉法……免官?!币馑际?,凡是官吏犯了奸、盜、用非法手段把良人變?yōu)橘v人以及受財而不枉法這些罪,應(yīng)受比“除名”輕的處罰,即職事官(包括散官、衛(wèi)官)勛官二職同時免除而保留爵位。
第九,屬于享有“八議”特權(quán)的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如果犯有以非法手段把良人變?yōu)橘v人的罪,則不能享受特權(quán)。
《唐律·名例律》第九條規(guī)定:“諸皇太子妃大功以上親,應(yīng)議者期以上親及孫,若官爵五品以上,犯死罪者,上請(‘請’,謂條其所犯及應(yīng)請之狀,正其刑名,別奏請);流罪以下,減一等。其犯十惡,反逆緣坐,殺人,監(jiān)守內(nèi)奸、盜、略人、受財枉法者,不用此律?!币馑际?,凡皇太子妃的大功親屬以及比大功親屬更近的親屬,有“八議”權(quán)人的期親以及比期親更近的親屬和孫子,或者官爵在五品以上的人,犯了死罪的,實行上請(“請”,就是列舉所犯事實及符合實行上請的資格等情形,指明應(yīng)判的刑罰等級,不經(jīng)門下省直接奏請皇帝裁定);犯流罪以下的,減一等處罰。如果有犯“十惡”大罪,因親屬有謀反、謀大逆罪而遭緣坐,殺人,作為監(jiān)臨主守在管轄區(qū)內(nèi)犯有用非法手段把良人變成賤人等罪行的,不能適用此律。
由上可知,《唐律》規(guī)定了不準用暴力脅迫、拐騙、自賣等非法手段把絕大多數(shù)良民的人格降為賤人,這在尊重人格權(quán)的道路上邁進了一步。
編輯: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