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亞男
從拼車、拼單,到拼床、拼婚,甚至寵物醫(yī)療、健身私教、奢侈品租賃……隨著“拼”模式迅速滲入生活日常,年輕人正在主動擁抱一個全新的“拼時代”。(9月17日半月談微信公眾號)
拼單、拼車、拼搭子……“萬物皆可拼”看起來是一種“湊合”,實際上是年輕人需求變化的具體體現(xiàn)。
一種社交的新可能。不少年輕人渴望與人交往,卻又習(xí)慣保持距離;想要拓展圈子,卻又不愿勉強迎合。于是,“拼”就成了一個“輕盈”的社交入口。拼一場劇本殺,順便找個“戀陪位”;拼一次短途旅行,結(jié)識幾位靠譜“搭子”;甚至“拼婚”,也不失為應(yīng)對催婚、抵御孤獨的輕松策略。總之,借助“拼”,年輕人試探性地邁出社交腳步。不為沉重承諾,只為輕松相遇,哪怕只是短暫同路,也可能收獲意外驚喜。這種拼,有何不可?
一種務(wù)實的生存智慧。對很多人來說,算好柴米油鹽“經(jīng)濟賬”是現(xiàn)實問題,如何精打細算、“精致省”也成了必答題。拼單湊滿減、拼團買好物,實現(xiàn)“奶茶自由”也不傷錢包;拼房降低租金、拼車省下通勤費,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他們用“拼”的方式,在有限的預(yù)算里開拓出更高性價比的生活,這不是將就,而是清醒務(wù)實的選擇。此外,各類拼單App、小程序、社交媒體組隊功能不斷涌現(xiàn),大大降低了“拼”的難度。
當然,“拼”亦有代價。與陌生人協(xié)作,意味著要應(yīng)對興趣不合、習(xí)慣差異、臨時變卦等風(fēng)險。拼車遇到不禮貌的行為、拼旅游碰上觀念不一致,甚至拼婚、拼房缺乏法律保障,都可能“拼”出糟心的糾紛。因此,“拼”不代表毫無顧忌、盲目拼湊,而是要“拼”得明白與安全。真正會“拼”的年輕人,既敢于嘗試、打開自己,也要保持清醒、明晰規(guī)則。事先約定權(quán)責(zé)、選擇可靠平臺、保留交易憑證,都能讓“拼”更安心、更持久。
年輕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為“拼”字賦予新的內(nèi)涵、注入新的生機。擁抱“拼時代”,不是被動應(yīng)對,而是主動選擇;拼在一起,也不只為省錢省力,更是為了把日子過得更靈活、更舒適。
編輯: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