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爆發(fā),北約有些“膨脹”了 |
【我要糾錯】 | 【字體:大 默認 小】【打印】【關閉】 | ||
|
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
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北約最近接連召開首腦會議和部長級會議,種種針對俄羅斯的措施接連出爐。本來北約都接近“下崗失業(yè)”的邊緣,俄烏沖突爆發(fā)讓北約坐上新風口,獲得“大發(fā)展”的新機遇。
眾所周知,隨著上世紀90年代初冷戰(zhàn)結束,北約失去了“華約”這個老對手,照理說其存在的理由已不充足。然而,北約一點點突破其法理上的“邊界”,一次次以“戰(zhàn)略轉型”的名義尋找新的敵人。換句話說,北約及其麾下的千軍萬馬一直在“找活干”,為這個冷戰(zhàn)遺物尋找存在的理由。
2001年,北約支持盟主美國發(fā)動阿富汗戰(zhàn)爭,首次突破了“歐洲和北美”這一傳統(tǒng)防區(qū)。這次軍事行動,因為美國剛剛遭到“9·11”恐怖襲擊,擁有反恐的道德制高點,因而北約成員國都大力支持。從2001到2021年美國和北約從阿富汗撤軍,北約在阿富汗磨磨蹭蹭盤桓了20年。北約從阿富汗撤軍后正擔心下一趟“業(yè)務”著落,俄烏沖突從天而降,難怪有些人要“開香檳”了。
冷戰(zhàn)結束后,為了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北約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就業(yè)機會”,沒有敵人也要制造假想敵,以證明自身存在的必要。作為前蘇聯(lián)地緣政治角色繼承者的俄羅斯,自然成為不二人選。
新世紀以來,北約咚咚不斷的東擴腳步聲讓莫斯科心煩意亂。2004年,七個原華約國家加入北約,完成了北約對俄羅斯的鉗形戰(zhàn)略包圍。2009年,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也先后加入。東擴改變了歐洲地緣政治和戰(zhàn)略安全格局——北約戰(zhàn)機從波羅的海三國起飛,不到十分鐘就可以進入俄羅斯領空。近年來,與俄羅斯有著密切歷史與文化聯(lián)系的烏克蘭吵嚷著要加入北約,俄羅斯能不急嗎?
冷戰(zhàn)結束之時,前蘇聯(lián)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和美國總統(tǒng)老布什曾有“君子協(xié)議”——蘇聯(lián)同意德國統(tǒng)一,但北約的邊境到德國東部邊境為止。但后來美國耍了俄羅斯,繼續(xù)讓北約東擴。美國作家、《世界是平的》一書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說,美國擴大北約的不明智決定為今天的俄烏沖突火上澆油。
西方屢屢以“民主”“人權”問題“教訓”俄羅斯,支持在前蘇聯(lián)地區(qū)發(fā)動“顏色革命”,把手伸向格魯吉亞、烏克蘭等前蘇聯(lián)地區(qū)國家。從2004年的“橙色革命”到2014年的“第二次橙色革命”,背后都有美國的影子。而在俄羅斯看來,這是屬于自己的“后院”,是西方不能動的“奶酪”。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撰文指出,美國必須明白,對俄羅斯來說,烏克蘭從來不只是一個“外國”,俄烏的歷史交織在一起。烏克蘭不應成為一方反對另一方的“前哨”,而應成為連接東西方的“橋梁”。
在俄烏沖突爆發(fā)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里,美國不斷“拱火”,大肆制造緊張氛圍。去年12月,俄羅斯就安全保障問題要求美國和北約做出書面保證,美國根本不做實質性答復,而是反復渲染戰(zhàn)爭威脅,并主導北約增兵東歐。有人說,美國的做法猶如斗牛士斗牛,想方設法挑逗,刺激公牛出擊犯錯。
俄烏沖突爆發(fā),美國“開香檳慶?!钡膬炔肯⒍紓鞒鰜砹?。原因至少有幾個方面:
其一,可以極大地消耗、削弱俄羅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反復澄清不會出兵烏克蘭,不與俄羅斯在戰(zhàn)場上兵戎相見,畢竟俄羅斯是世界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核大國。但同時,美國極力鼓動北約成員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似乎唯恐俄烏雙方談判成功,不再打仗。美西方動用一切資源對俄進行外交絞殺戰(zhàn)、經貿絞殺戰(zhàn),全方位制裁、圍堵俄羅斯,扼殺其經濟發(fā)展活力,企圖讓俄羅斯變成第二伊朗或朝鮮。
其二,歐洲從此再無親俄派,美國一勞永逸地解決了跨大西洋“面和心不和”的問題。冷戰(zhàn)結束后,盡管美俄之間斗法不斷,以法、德、意等為代表的西歐許多國家與俄羅斯還是眉來眼去,起碼在能源和經貿領域合作緊密,普京總統(tǒng)本人與西歐一些國家領導人私交甚密,務實親俄派是歐洲一些國家中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連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盡管歐洲也加入了對俄有限制裁,但不少歐洲政客公開認同克里米亞入俄。然而,俄烏沖突爆發(fā)后,歐洲公開的親俄派幾乎銷聲匿跡,選票政治決定著很少有政客敢再公開挺俄。
其三,北約有了發(fā)展壯大的“理由”。冷戰(zhàn)結束后,歐洲不再認為安全問題凸顯,不再讓美國充當自己的軍事保護人。近年來,美國一直指責北約的歐洲伙伴不提高軍費,德國是突出代表。俄烏沖突對歐洲國家造成極大刺激,德國率先宣布提高軍費開支,重整軍備,瑞典、芬蘭等中立國都傳出要加入北約的聲音。在此背景下,北約再也不用擔心下崗失業(yè)了。
歷史的發(fā)展演進并非一帆風順,有時是迂回、曲折的。北約作為一個本來要被時代淘汰的產物,突然間重新找回了存在的空間,頗為荒誕。而且,被“追加了風投”的北約最近還有些“膨脹”,已經開始把手伸向遙遠的亞太地區(qū)。這些都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責任編輯:林楠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