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戛灑鎮(zhèn)新寨村景色(新平縣婦聯供圖)
在滇中玉溪的青山綠水間,7萬余戶“美麗庭院”如繁星綴滿鄉(xiāng)野,將“一戶美”升華為“全域美”。自2019年啟動“鄉(xiāng)村振興巾幗共建美麗家園”行動以來,云南省玉溪市婦聯以庭院為支點,撬動人居環(huán)境整治、文明鄉(xiāng)風培育、產業(yè)融合發(fā)展三重變革。
截至2024年年底,玉溪市共建成“美麗庭院”70518戶,組建巾幗志愿服務隊693支,培育出江川侯家溝“5520+10”治理模式、新平桃孔“三園經濟”等多項創(chuàng)新實踐。
從陶云祥的25平方米“植物園”到箐門口小組的荔枝產業(yè)帶,婦聯組織以“典型示范—機制創(chuàng)新—產業(yè)賦能”的遞進邏輯,讓庭院經濟年均帶動戶增收1.2萬元,農村污水治理率提升至69.18%。
這場由婦聯主導的“庭院革命”,正在紅土地上書寫著“小美”聚合“大美”的振興詩篇。
破繭:從“養(yǎng)花人”到“示范戶”的星火燎原
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水塘鎮(zhèn)哪喊小組,76歲的陶云祥用十年光陰完成了從養(yǎng)豬戶到省級“綠色家庭”的蛻變。
2015年拆除豬圈后,他在25平方米空地上試種蔫玫瑰苗,在經歷了37次失敗后,終于讓30多個花卉品種在此扎根。廢舊輪胎改造成多肉花盆,朽木樁化身石斛蘭棲居地,竹籬笆下開辟“共享茶亭”……他的庭院不僅成了香水檸檬與蝴蝶蘭的競技場,更成為當地婦聯推廣庭院經濟的“活教材”。玉溪市婦聯將其列入“美麗庭院”示范路線,組織159批次觀摩學習,帶動周邊30余戶打造“微花園”。
這種“一人帶一戶、一戶帶一村”的裂變效應,源自婦聯的精準施策。2019年起,玉溪市婦聯構建“五美標準”(環(huán)境衛(wèi)生清潔美、擺放有序整齊美、種樹栽花綠化美、特色農家協調美、家風家教文明美),推出“線上培訓+線下指導”組合拳。在江川區(qū),家政專家付潔帶領“誠嫂”志愿服務隊,現場教授農具收納、廚具整理技巧。華寧縣推行的“文明積分超市”,將清掃溝渠、養(yǎng)護綠植轉化為可兌換生活用品的積分,激發(fā)3.58萬畝綠化成果的自主管護。
在通??h大樹社區(qū),全國勞模趙思旺將庭院整治與蔬菜產業(yè)結合,通過“庭院+菜園”模式,帶動社區(qū)年產值突破億元。村民李美芳的庭院不僅種滿玫瑰,還成為電商直播基地,日均銷售鮮花5000束。
織網:“巾幗粉”與“黨建紅”交織的治理經緯
在江川區(qū)侯家溝村,550名巾幗志愿者構成基層治理的“神經網絡”。張家頭村38名“粉馬甲”創(chuàng)新“5520+10”工作法:每周五開展志愿清掃,每月5日、20日集中整治難點,每日清晨10分鐘“美顏時刻”成為生物鐘。更精妙的是“雙色網格”管理——1名黨員帶領1名巾幗志愿者,將17條街巷切割成20個責任區(qū),實行“示范戶—提高戶—整頓戶”動態(tài)評比,被評為示范戶的獲贈綠植并張榜表彰,整頓戶則納入“陳規(guī)陋習記錄簿”重點幫扶。這套機制使該村95%庭院達標,節(jié)省年均保潔支出12萬元。
婦聯的治理智慧在多地開花:新平縣桃孔村推行“黨員+群眾”雙軌積分制,將垃圾分類與鄰里互助納入評分,積分可兌換農資或抵扣醫(yī)保費用;澄江市松元村建立“鎮(zhèn)干部包村、黨員包片”網格,17個水質傳感器實時監(jiān)控入湖河道。這些創(chuàng)新使玉溪農村污水治理率躍升至69.18%,高于全省均值。
而紅塔區(qū)小石橋鄉(xiāng)的“以獎代補”機制,讓12個自然村爭奪“五星庭院”榮譽,季度前三名可獲得20萬元建設資金,形成“比學趕超”的良性循環(huán);在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曼來鎮(zhèn),玉溪市婦聯引入物聯網技術監(jiān)測庭院環(huán)境,通過“綠美積分APP”實時上傳整治成果,村民可憑積分兌換智能家居設備。同時,曼來鎮(zhèn)還開發(fā)了“庭院管家”小程序,提供植物養(yǎng)護、垃圾分類等在線課程,累計培訓婦女2.3萬人次。
生金:從“風景美”到“產業(yè)興”的價值躍遷
元江縣曼來鎮(zhèn)箐門口小組的蛻變,印證著庭院經濟的乘數效應。這個曾以芒果種植為主的山村,在婦聯組織的引導下將38家庭院改造為“可食地景”:荔枝樹蔭下擺放藤編桌椅,龍眼枝條編織成景觀廊道,農家小院變身“荔枝宴”體驗館,每年帶動戶均增收2萬余元。村民李美芳的庭院私房菜館,將“土八碗”改良為荔枝燉雞、鮮花米線等創(chuàng)意菜,年營業(yè)額突破30萬元。
這種“農旅融合”模式在玉溪已成體系:通海云秀玫瑰合作社開發(fā)精油提煉技術,使玫瑰畝產值從3000元躍至1.8萬元;峨山彝繡工坊將非遺技藝融入家居裝飾,刺繡抱枕、窗簾成為庭院經濟的暢銷品。更具前瞻性的是數字賦能——紅塔區(qū)“數字果園”通過物聯網監(jiān)測藍莓糖度,使精品果溢價300%;江川坤宇花卉搭建直播基地,24個家庭農場日銷多肉10萬株。2024年,玉溪農產品加工業(yè)產值達1167億元,科技貢獻率超65%,7萬余戶庭院正從“顏值擔當”進階為“發(fā)展引擎”。
玉溪市婦聯還聯合金融機構推出“綠美貸”,為705戶庭院改造提供低息貸款,最高額度達20萬元。在江川區(qū)光山村,普春波響應號召率先種植多肉34畝,年收入50多萬元。她還通過“黨組織+合作社+農戶”模式傳授技術,帶動村民發(fā)展多肉產業(yè),助力光山村實現年產值超3000萬元,成為鄉(xiāng)村振興“領頭雁”。
(2025年3月31日《中國婦女報》記者 周玉林)
編輯:吳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