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www.四虎.,成人爽爽大片在线观看,天天曰天天操av,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黄色在线资源,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

法治號 手機版| 站內搜索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利用航班延誤騙取保險金的行為性質分析

2021-04-02 12:47:12 來源:法制網 作者: -標準+

盧建平(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利用航班延誤騙取保險金案簡介

2020年9月,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qū)人民法院對利用航班延誤保險詐騙案作出判決,判決被告人趙某構成保險詐騙罪。該案中,趙某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條件,提前獲取已取消的航班信息,以其個人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反復多次惡意在同程藝龍APP上預定已取消的航班機票及機票航空綜合險、航延險等,騙取航空保險理賠款共9.8萬余元,給同程公司造成損失6.4萬余元。該案中,法院明確了趙某騙保的行為性質,判定利用航班延誤騙取保險費的行為侵犯了保險人的財產所有權、破壞了國家的保險制度,厘清了保險詐騙犯罪與合理利用規(guī)則漏洞之間的界限。

二、點評

保險是一種分擔責任和管理風險的商業(yè)活動,但就其本質而言,也是社會團結協(xié)作精神的體現,所謂一人有難大家來幫。因此保險活動必須合法合規(guī)經營,參與各方應當奉行誠實信用原則。

對于當前各地發(fā)生的利用航空延誤騙取保險金的事件,常常引發(fā)社會輿論的熱議,有主張完全無罪的正當行為或不當得利之說,也有射幸合同或賭博獲利的說法。因為具體案情的差異,司法機關的處理也不盡一致,有定保險詐騙的,也有定合同詐騙或普通詐騙的案例。即便在認定保險詐騙罪時,究竟是保險詐騙中的虛構保險標的,抑或是編造未曾發(fā)生的保險事故,理論和實務上的見解也不一致。

本案的事實是,被告人利用曾經的工作便利(原系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機票組客服主管),事先已經知道航班已經被取消,本人根本沒有實際乘機的打算和可能,仍以其個人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反復多次故意在同程藝龍APP上預定已取消的航班機票及機票航空綜合險、航延險等,騙取巨額航空保險理賠款。

對于利用航空延誤險騙取保險金的行為定性,首先要看其主觀客觀方面。從主觀動機上看,被告人購買機票和保險的目的明顯不是為了乘機,而是為了通過航班延誤險非法獲利。從客觀方面看,被告人為自己和他人購買機票保險也不是為了真實飛行,航班正常飛行與否對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利益沒有影響,不會給其帶來損失。就此而言,被告人對所買保險的保險標的沒有保險利益,從合同法意義上講,其所簽保險合同自始無效,保險法更是明確規(guī)定事故發(fā)生時沒有保險利益不能獲得賠償。

其次是要認真領會航班延誤險的實質。所謂航班延誤險,是指投保人根據與保險人簽訂的保險合同,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當合同約定的航班出現延誤時,保險人按照約定向受益人給付保險金的商業(yè)保險行為。航班延誤險的保險責任是被保險人持有效機票以乘客身份乘坐航班時,因非自身原因遭遇航班延誤,且延誤時間達到合同約定時,保險公司按照約定的保險金進行給付。不過,保險公司一般也會規(guī)定,如果被保險人因自身原因而未搭乘預定的航班,被保險人原預訂航班被取消(包括預定起飛時間之前的取消和預定起飛時間之后的取消),被保險人預訂機票時,已獲知可能導致其預定搭乘的航班延誤的情況或條件,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罷工活動、任何自然災害、旅行目的地突發(fā)傳染病、或軍事演習,即屬除外責任,保險公司不負賠償責任。

在此類保險中,航班延誤即保險事故,導致保險標的和保險利益受損,引發(fā)保險責任。從保險責任不難看出,航班延誤險賠償的實際上是“乘坐航班時,被保險人因遭遇航班延誤而導致被保險人遭受的損失”,并非普通人理解的“航班延誤”。此案被告人實際未乘坐航班,并不在保險責任的范圍內,申請理賠屬于虛構保險標的。航班延誤僅僅是保險事故,只有當航班延誤時,被保險人確實因延誤而造成損失(實際實施了乘坐航班的動作,但因航班延誤而無法乘坐造成的損失),具有保險利益,才能夠享有保險金請求權。而本案被告人虛構了保險標的(實際并未實施乘坐航班的動作),觸犯了保險詐騙罪的第一種情況,即“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騙取保險金”。

本案中法院判定被告人編造未曾發(fā)生的保險事故因而構成保險詐騙罪,這一思路存在問題。因為保險合同中約定的保險事故即航班延誤事實確已發(fā)生,該事實導致航空公司和保險公司的賠償責任,航班延誤與保險理賠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個人認為,這種行為屬于虛構保險標的,也即在虛構的保險標的基礎上簽訂保險合同,建立完全虛假、欠缺保險利益的合同關系,以此騙取經濟賠償。

保險標的是保險保障的目標和實體,是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保險標的可以是財產、與財產有關的利益或責任,也可以是人的生命或身體。根據保險標的的不同,保險可分為人身保險、財產保險和責任險等類型。人身保險是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標的的保險,財產保險是指以財產及其相關利益為保險標的的保險,而航空延誤險屬于責任險。有觀點認為,本案的保險標的不虛。因為,被告人一旦購買了機票和保險,就形成了航空運輸與保險合同關系,存在保險標的,保險標的即為由保險合同約定的賠償責任。然而,這種觀點只是看到了合同的形式,以為只要有保險合同的存在,就有保險標的。事實上,虛構了保險標的,就能成立虛假的保險合同關系。保險標的并不僅僅是客觀存在的人身、健康或財產,或者合同約定的賠償責任,其實質是保險合同關系當事人權利義務的載體,或曰保險利益附著于其上的形式。沒有保險利益,保險標的就是一個空殼,保險標的只是可保利益的載體!保險合同保障的不是保險標的本身的安全,而是保險標的受損后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收益人的經濟利益。我國《保險法》第十二條規(guī)定,人身保險的投保人在保險合同訂立時,對被保險人應當具有保險利益。財產保險的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fā)生時,對保險標的應當具有保險利益。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保險法》第四十八條規(guī)定:保險事故發(fā)生時,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的,不得向保險人請求賠償保險金。

基于保險利益原則,利用航班延誤而騙取保險金的行為應該界定為詐騙犯罪行為。因為投保人與該保險事故之間根本沒有保險利益,也即保險事故的發(fā)生并沒有使投保人的利益受損。因此,對于此類案件,與其說是虛構保險標的,不如說是虛構保險利益。因為在一般人的認知中,保險標的總是形式或對象,而與實質意義上的保險利益有一定的距離。虛構保險標的是指投保人違背法律規(guī)定關于訂立合同時所應遵循的誠實信用原則,在與保險人簽訂保險合同時,虛構保險標的客觀存在性、合格性和價值等,以騙取保險金的行為。如虛構根本不存在的房屋、汽車而投保財產險,或壓低年齡、隱瞞健康狀況而投保人壽險。這些類型的虛構保險標的行為相對容易識別。而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相對而言更加隱蔽,也更難以識別。它可以是投保人對其保險標的所具有的某種經濟上的利益,也可以是投保人依法或依合同所承擔的責任、義務而產生的利害關系(如航空延誤險)。如果保險事故發(fā)生,其經濟利益受到損害,表明投保人對保險標的有保險利益;如果保險事故發(fā)生,沒有影響其經濟利益,則表明投保人對保險標的無保險利益。根據法律規(guī)定,并非投保人對保險標的的任何利益都可以成為保險利益的。保險利益的成立必須具備合法性、確定性和經濟性等要件,只有受到法律保護的利益才能構成保險利益。不法利益如盜竊所得等不能構成保險利益,法律上不予承認或不予保護的利益也不構成保險利益。

保險利益原則被視為保險經營的基石。沒有保險利益原則,則保險合同與賭博無異。以航空保險為例,若無保險利益原則,則航班延誤險就與賭博相差無幾:若發(fā)生延誤,則投保人獲利;若不發(fā)生延誤,則投保人損失保險費。而在航班延誤已成既定事實,此類信息又被類似本案被告人等內部人士所知悉后,其仍執(zhí)意購買機票和延誤險,無異于賭場的“出老千”,是穩(wěn)贏不賠的。若不恪守保險利益原則,則道德風險極大。就人身保險而言,如果投保人與被保險人沒有保險利益,則任何人都能以他人的性命或身體作為保險標的訂立保險合同,投保人很有可能會故意傷害或殺害被保險人;就財產險而言,如果以自己沒有保險利益的他人財產或相關利益作為保險標的投保,則投保人很可能主動制造保險事故或者放任保險事故的發(fā)生。正是因為很多人忽略了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利益原則,無視保險標的和保險利益的實質關聯,而將保險合同率性地等同于賭博,這是極其錯誤和有害的!

為此,在未來修改刑法保險詐騙罪相關條文時,建議將其中的第一項修改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或保險利益,騙取保險金的”,以突出保險利益在保險合同中的核心地位,突出保險利益在保險詐騙罪中的保護法益的地位。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對于依托內部人信息優(yōu)勢、借助互聯網手段、利用信息發(fā)布的時間差,訂立根本不打算或不可能履行的航空運輸合同和保險合同,進而騙取保險金的行為,除了刑法懲治這一最后手段以外,如何加強技術治理,充分發(fā)揮數據集成分析的優(yōu)勢以發(fā)現可疑交易,協(xié)調機場、航空公司與保險公司等有關航班延誤信息的確定與發(fā)布,及時甄別并阻卻虛假乘機行為、虛假保險行為從而預防違法犯罪,當是更為有效也更為經濟的治理之道,契合源頭治理、綜合治理、系統(tǒng)治理和科學治理的理念。

編輯:王婧

審核: